2023年以来,市民族和宗教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以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全国以及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族宗教工作安排部署,积极响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号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推动沈阳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有效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各类风险挑战,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注重谋篇布局,确保民族宗教全领域安全稳定。充分发挥机制作用,召集34家成员单位,召开沈阳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分析研判全市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部署年度重点任务。赴北京同民族宗教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沟通商谈我市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和对策,争取上层理论指导和工作支持。
2.主动担当作为,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科学研判、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针对网络舆情,开展专项督查整改,突破性解决一系列重难点问题。高效完成一系列信访案件调查处理,全市民族宗教领域总体保持安全稳定。
3.聚焦重点环节,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组织开展春季防火专项排查、冬春消防安全百日专项整治、宗教领域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殡葬服务场所及公墓消防隐患排查、自建房安全和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扎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以及重大节日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4.把牢工作主线,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决策部署。一是确保政策落地。开展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落实情况专题调研,系统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形成问题清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开展理论研究。与沈阳师范大学签订工作协议,成立全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完成沈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课题,探索构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沈阳理论体系。
5.有形有感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一是突出面向党员干部群体宣传教育。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沈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座谈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掌握。二是突出面向青少年群体宣传教育。在大东区素质教育学校开设全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厅,宣传介绍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接待近万名学生参观学习。为全市6个民族班学生采购《另一半中国史》2000册,组织600余名各族学生赴大连、丹东、锦州等地开展“看辽宁爱辽宁”主题研学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宣讲革命传统和英烈故事,加强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突出面向社会面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基础一线举办宣讲活动场次6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已突破万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6.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加快构建互嵌社会结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社区“两邻”建设相结合,打造大东区东胜社区等各民族互嵌式社区,逐步实现各族群众全方位的互相嵌入。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沈河区溪林社区参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打造沈河区、和平区北市场街道安图社区、大东区教育局、康平县西关屯乡、沈飞集团公司等5个单位参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一楼书吧开辟民族团结图书区,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新平台。高质量迎接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庆安一行来沈调研,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获得高度肯定。三是积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走访新疆驻辽工作组及部分新疆籍务工人员,帮助解决在沈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组织新疆籍群众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沈阳成为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启动三期回族公墓征地工作,完成二期回族公墓坟墓修建工程招标,增购10台遗体冷藏柜,提高有特殊丧葬习俗少数民族殡葬服务质量。
7.聚焦传承弘扬,赓续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一是加强非遗文化保护。持续投入专项资金,筹建沈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启动沈阳市非遗宣传片拍摄工作,充分展现各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底蕴。二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传承西迁精神 砥砺爱国情怀”锡伯族西迁259周年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沈阳、新疆多地联动,展现“大情怀”的西迁爱国主义精神。三是筹办民族体育盛会。推进沈阳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印发运动会工作方案及赛制安排,组建裁判员队伍,研究制定开幕式工作方案。
8.加大帮扶力度,助力民族乡村振兴发展。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落实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1312万元,实施项目13个,较2022年实现双增长,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二是重点打造乡旅产业。投入260余万元,完善巴尔虎山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巴尔虎山登山节赛事,吸引全省各地600余名运动员参赛,聘请沈阳建筑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制订发展规划,依托央广在线等媒体资源,提升巴尔虎山知名度。与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址新民市后大河泡村、康平县罗家屯村筹建旗袍小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基地,不断挖掘探索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新模式。三是精准发力惠及民生。加大对口帮扶支持力度,协调资金50万元,为帮扶民族乡村清运生活垃圾、新建公共厕所,增设环保垃圾箱425个,绿化道路2000米,栽种路边风景树500棵,架设花卉围栏600米,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受到各族群众一致好评。
(三)奋力开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沈阳模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坚定前进方向,落实新时代宗教工作决策部署。一是不断强化政策供给。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相关政策文件,为沈阳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遵循。二是打造理论研究高地。积极联合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和辽宁大学,成立沈阳市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宗教中国化方向理论研究+应用实践“1+3+11”研究体系,为全市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夯实一线工作基础。完善“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工作队伍管理体系,全部实现实名制台账管理,选取沈河区、大东区、浑南区作为试点区域推进工作以点带面开展,制作“网络管理人员”公示板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公示,宗教工作基层力量更加坚实可靠。
10.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宗教界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一是持续巩固“四进”工作。引导支持宗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市范围“四进”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四进”工作标准化建设,增进全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二是大力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宗教界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举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主题研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情感。三是树立优秀示范典型。制定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单位评比标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和谐、发展进步、正信正行。四广泛开展谈心谈话。走进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与团体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谈心谈话30余次,了解团体场所现状,引导宗教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自身建设管理,有效发挥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间桥梁纽带作用。
11.做好固本培元,不断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一是有序推动团体换届。完成市天主教“两会”换届,顺利产生新一届天主教“两会”领导班子,成立团体监事会。制定市伊斯兰教协会和基督教“两会”换届工作方案,开展教职人员识别认定和人员信息联审,有序推进市伊斯兰教协会和基督教“两会”换届筹备工作。二是系统培育人才队伍。举办沈阳市基督教中国化中青年教职人员和神学毕业生培训班,全市15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全市31名宗教团体班子成员参加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沈阳市宗教界代表人士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组织基督教拟认定备案教职人员综合考试,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沈阳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1.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锡伯家庙筹建全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持续推进全市民族班学校“手牵手·共成长”中华文化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手牵手·共成长”活动成果展,组织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参观红色资源,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举办全市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2.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修订《沈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沈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分类测评指标,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评选命名全市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组织开展国家、省、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互观交流活动,推广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彰显沈阳振兴发展时代风貌的新典型。
3.推进民族经济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强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13个项目进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大力推广巴尔虎山历史文化旅游知名度,用青山绿水撬动民族乡村振兴发展。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群众文化节,增进全市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办好沈阳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各地区、各相关单位14支代表队参加,呈现一场展现全市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昂扬奋进的体育盛会。
(二)扎实践行新时代宗教工作举措,奋力谱写沈阳宗教中国化新篇章。
4.推进政治引领向纵深发展。组织全市规模宗教中国化主题活动,办好论坛讲演、讲经讲道巡讲、互观互鉴学习等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国庆升旗仪式等弘扬正能量的宣传活动,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陆续开辟文化书屋书角,评选不低于15%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单位,真正把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5.推进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强化“四员”队伍建设,运用“沈宗练”宗教工作培训考试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基层宗教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依托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集中组织面向教团体负责人、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多渠道发掘优秀青年教职人员,优化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结构。发挥沈阳市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专家队伍理论研究优势,积极探索宗教中国化沈阳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打造宗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并重的复合型高端智库。
6.推进宗教团体加强自身管理。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代表人士和信众代表逐人谈心谈话,深入场所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组织起草章程修订草案和工作报告,联合有关部门严格人员信息考察,有序推动伊斯兰教协会和基督教“两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