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教授乔明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新征程上,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时代责任和目标任务,围绕落实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任务开展教育教学,把培养人才作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组建优质教学资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提供全方面支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感染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要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多种形式,创新开展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实践课内容,打造更多贴近各民族学生的精品课程。要充分发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育人作用,继续开展各族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教育各族学生立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
沈阳理工大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张卫红:一杯浓香的奶茶让我想起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典故,一颗火红的石榴果实,更让我想到总书记2022年在新疆考察期间对社区居民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画面。
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讲:“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立足课堂主渠道,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让各族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不断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还要及时关注涉及民族团结的热点问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讲解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进各族学生心田,为我们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刘丽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内涵、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从事师范生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师范生的历史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将始终把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在理论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比赛竞赛等各项活动中,用“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魂育人,充分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教师李雪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作为高中思政教师,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高中思政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懂得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形成的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良好局面,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在高中思政教育中,要将大会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讲好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讲好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华民族发展史,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和现代故事,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促进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总之,我们要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精神与高中思政教育和实践紧密相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