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塔尔班大叔进北京”的牌子安装在巴尔虎山民族文化长廊上,标志着法库县巴尔虎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阶段性结束。
近几年来,在沈阳市民族宗教局大力支持下,总计投入少数民族衔接乡村振兴发展补助资金达600余万元,带动其他资金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项目数量7个,建设了山门、木栈道、石板路、凉亭、长廊、小品景观等旅游设施,并按景区标准创造了标识LOGO、旅游简介牌、标识牌、当地民族历史文化展示牌等。2023年巴尔虎山景区经验收晋升为3A景区。如何让民族资金项目发挥更大的“民族”价值,法库县民宗局积极探索,给巴尔虎山旅游设施赋予“活的灵魂——民族团结的魂”,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幸福感。
法库县民宗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在巴尔虎山民族文化旅游建筑设计中融入民族概况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细微之处入手,给二十余处旅游休闲凳起了暖心的名字,“小小石榴凳”“心手相牵凳”“同心筑梦凳 ”“荣辱与共凳”等,并贴上标识。建设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长廊,从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挑选了27个故事进行展示,以此加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凝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不可破。
将“民族团结文化元素”融入项目建设。对巴尔虎山的硬件设施和雕塑、小品景观等附着民族团结文化内涵,积极烘托民族团结氛围。建设了民族欢乐广场,汉、蒙、满族群众歌舞联欢的雕塑,大力营造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有型、可感。
将“民族元素”融入项目建设。在山下公主陵村环境建设中融入民族彩绘,修建民族特色山门、民族文化墙等基础设施,提升民族乡村整体形象。以民族特色吸引游客,以旅游产业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建四家子蒙古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面展示民族乡村振兴新成果、农村新风貌、农民新形象,通过以点示范带动民族乡村振兴发展,在凝心铸魂中引导乡村群众共建民族共同体精神家园,为实现振兴新突破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