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官方网站
今天是:
建议提案
关于沈阳市十六届一次政协会议提案(第178号)的答复(《关于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提案)
来源:市民族和宗教局   上传日期:2022年04月23日   字体:[ ]

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

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市民族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贵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特大城市,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93万。全市共有5个民族乡、156个民族村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是满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也是锡伯族西迁戍边这一爱国主义壮举的起点,有“一宫两陵”、锡伯家庙等历史古迹,也有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锡伯族博物馆、锡伯族文化广场、满族民俗博物馆等民族文化场馆。目前共挖掘整理出69项市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民族文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纳入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族文化工作。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共召开6次常委会、常务会,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听取民族工作汇报;2021年4月30日,张雷书记主持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交流座谈会,对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以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更加坚实。这些为统筹协调和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专门规划。《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做好锡伯族家庙、西塔等文化场所的开发改造和加快西塔朝鲜族文化产业化进程;制定了《沈阳市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2021年实施方案》,编制了《盛京皇城总体复兴思路构想方案》等,切实推进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开展新乐文化等考古学文化以及汉魏文化、辽金文化、明清文化等研究工作,要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打造非遗一馆一会一街一园一中心,建设综合性非遗博物馆,办好沈阳非遗博览会......这些都突显了挖掘、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如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品牌,组织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文艺作品。其中,原创作品《锡伯猎歌》、《喜利妈妈的传说》填补了辽宁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和锡伯族原生态艺术表现形式的空白;满族舞剧《珍珠湖畔》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金奖、最佳导演奖等7项大奖。

二、夯实工作基础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必要保障

一是整合各方力量。将民族文化工作作为沈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我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文化工作指明方向,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与驻沈高校合作,借助“外脑”力量深入挖掘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研究途径与传承发展载体。二是打造活动阵地。修建锡伯家庙、锡伯族博物馆、射箭馆以及满族民俗博物馆等一批民族(民俗)文化场馆,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及各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在满族中学、回族小学、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朝鲜族第六中学、四家子蒙古族学校等6所学校建设校园民族文化展示馆、民族团结体验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阿里郎艺术团等文艺团队的扶持,积极引导鼓励民族乡村、社区成立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团,指导其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于洪区静安村开办满族剪纸中华优秀文化学习班,在拼多多、淘宝、新浪微博等多平台进行同步直播,被授予“辽宁省2019年度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依托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等文化团体,组建“阿里郎艺术团”等15个民族文化艺术团队,先后举办民族舞等辅导培训达25万多班次,培训人数达300余万人次。

三、突出地域特色做大做强我市民族文化品牌

一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民族发展资金为杠杆,不断整合资源吸引社会投资,2021年为康平县小塔子村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5万,建设祺州古城遗址公园,进一步挖掘辽金文化资源。推动了沈北新区兴隆台“稻梦空间”和稻梦小镇良性循环运作,成为沈阳旅游文化名片;帮助小塔子村、辽滨塔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立三年规划建,助力滚动发展;为康平县姜家沟干豆腐、七星米业等名优品牌投入启动资金,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是开展传习基地创建。为推动民族优秀手工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和平区建立了10余个初春枝满族剪纸工作室,在浑南区建立盛京满绣技艺建立传承扶贫(孵化)车间传习基地与学校、社区等多方面合作,创建了“辽宁龙呈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00家传习基地,开展活态化传承、推动产业化发展。同时以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等为试点,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进行文化旅游活动。三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融入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农闲时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树立“以点促面、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思路,持续创建如锡伯族“神州一歘”嘎拉哈比赛、蒲河满族文化节、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活动品牌,增加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选取有文化积淀的村落,开展编写“百村志”工作,对优质项目进行持续性投入,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成果向产业优势转化。

四、强化活动引领营造弘扬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在满族颁金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朝鲜族民俗节、回族开斋节、锡伯族西迁节等重要民族节日,各少数民族联谊会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内涵,举办“民族团结杯”足球联谊赛、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锡伯族射箭、马头琴表演、各族书画作品展等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满融、福陵、图们、安图等民族社区以民族文化为媒介,开展节庆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活动中吸引了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二是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全市20所各级各类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继续深化“手牵手、共成长”文体名家进校园活动,让满族刺绣、剪纸和锡伯族刻布等优秀民族传统手工艺走进课堂、走进校园,把我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心灵。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与中国民族报社合作对我市的民族工作特别是民族文化工作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联合市委宣传部、沈阳日报社共同对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进行宣传,进一步宣传沈阳的民族工作,提升沈阳知名度。持续开展沈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打造“送温暖促和谐”“看沈阳爱沈阳”“我是小小石榴籽”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增强各民族群众文化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制作《我爱沈阳》公益宣传片,在校园、车站、广场、街头、楼宇等重要点位滚动式播放全市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硕成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贵委对民族文化工作的支持与关心,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职尽责,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我市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2022年4月22日

主办单位: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联系电话:88860857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监督举报电话82514448
   [网站地图] 辽ICP备10203030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32   公安机关备案号:21010202000447